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78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31篇
  118篇
综合类   678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340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ast monoculture forestry in China has contributed to countrywide ecological disasters and economic difficulties in forestry regions. China‘s new forestry programs, Natural Forest Conservation Program and Returning Farmlands to Forests Program,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of mountain forests in China.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E-STA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better managing and protecting natural forests in Changbai Mountain area. It uses GIS-based forest inventory data at a scale of forestry bureau. The first version contains two sub-modules: forest operation and forest res-toration. Under each sub-module, users can compare several decision options and make optimal choices. It can help field for-esters, forest managers, and policy makers make multi-objective and consistent decisions in planning forest management at hierarchical administrative scales.  相似文献   
62.
广东江门地区雷林1号桉的自然更新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雷林1号桉单株的扩散情况及雷林1号桉林缘在广东江门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杉木人工林、红花荷人工林和灌木丛)中的扩散情况,采用小样方法调查了雷林1号桉林下乡土乔木树种的自然更新情况.调查发现:15年生雷林1号桉单株在45°扇形样地单向扩散的最大距离为17.82 m,扩散苗最多22株,平均树高4.72 m;雷林1号桉不能扩散进入20年生杉木人工林,可以扩散进入红花荷幼林,但实生苗数量很少,还可以扩散进入地被物较少的灌木丛,且更新苗数量较多.分析表明:雷林1号桉在引种栽培地能自然更新;雷林1号桉种子落地接触土壤、光照充足是其更新的主要条件;有5种乡土树种能在雷林1号桉林下自然更新且正常生长,因此,目前雷林1号桉对乡土树种的自然更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意义]从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化平台,完善高校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健全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治理能力,注重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联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等方面着手,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方法/过程]围绕知识产权信息化、人才培养、法律保障、数据赋能、战略和服务等重点关切,访谈领域内专家,共同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路径出谋划策。[结果/结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需要多方出力,尤其需要着力构建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关注海外知识产权贸易与纠纷,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布局与风险应对能力;以数据赋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在国家政策方面落实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创新主体以发展战略思维来谋划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大力推动各级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的建立,提高知识产权服务的覆盖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拟通过腺病毒介导的超表达及siRNA干扰试验,分析lncFAM200B对牦牛肌内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为解析lncFAM200B对牦牛肌内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牦牛背最长肌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牦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构建包装lncFAM200B超表达腺病毒,设计合成其siRNA干扰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lncFAM200B超表达与干扰后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AP2,lncFAM200B潜在靶基因SIRT1PTEN的表达水平;采用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TAG)测定、CCK-8检测等方法检测细胞内脂滴沉积情况、甘油三酯含量变化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从牦牛背最长肌成功分离获得肌内前体脂肪细胞;lncFAM200B超表达后,脂肪分化标志基因C/EBPαAP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随着诱导分化时间的增加,lncFAM200B潜在靶基因SIRT1表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TEN表达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细胞脂滴沉积显著增加(P<0.05),且胞内形成较大脂滴;超表达4 d后,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扰lncFAM200B可显著降低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AP2的表达水平(P<0.05),降低细胞脂肪沉积,且诱导分化第6天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干扰lncFAM200B后其潜在靶基因SIRT1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PTEN则相反。CCK-8增殖实验表明,lncFAM200B超表达72 h后,细胞增殖效率显著降低(P<0.05),而干扰lncFAM200B后72 h后细胞增殖效率显著增强(P<0.05)。【结论】lncFAM200B可能通过影响脂肪分化标志基因C/EBPαAP2,脂肪合成相关基因SIRT1PTEN的表达从而影响牦牛肌内脂肪沉积,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生物质制乙醇是解决当前世界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当前生物质制乙醇在国内外无法大规模投入生产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选取优质的生物质材料和高效的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6个泡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稀硫酸、氢氧化钠、微波-氢氧化钠3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对泡桐纤维素含量和酶解后还原糖产量进行测定,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纤维素含量和还原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微波-氢氧化钠法预处理毛泡桐品种效果良好,处理后纤维素含量达84.82%,较预处理前提升了38.01%;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降低了21.23%和6.65%;还原糖产量较高,为471.38 mg/g。该研究可为生物质制乙醇高效预处理方法和优质生物质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为对比不同类型秸秆对强还原处理土壤(RSD)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变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晾干的玉米秸秆(CS),晾干的芒草秸秆(MS),晾干的玉米和芒草秸秆混合(CMD),新鲜的玉米和芒草秸秆混合(CMW)4个处理,并以化学熏蒸和仅淹水处理作为对照,以评估不同强还原物料处理土壤培养过程中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期间不同RSD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p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降幅达到83%~98%。与单一秸秆相比,混合晾干秸秆RSD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Shannon指数的增幅为49%,而混合新鲜秸秆处理对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培养期间,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总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在CMW组先降低后升高,而在CMD组降低了51%。在细菌属水平上,CMD组伯克氏菌目中未分类的属(UC-Burkholderiales)、丛毛单胞菌科中未分类的属(UC-Comamonadaceae)、厌氧黏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bacteroides)相对丰度于培养结束时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antel检验表明具有特征性的细菌类群(如AnaeromyxobacterPseudobacteroides)与土壤pH、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且Anaeromyxobacter与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强还原物料组成及晾干程度均对土培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7.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长白9号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CK(无秸秆还田)、S1(40%秸秆还田)、S2(60%秸秆还田)、S3(80%秸秆还田)、S4(100%秸秆还田).于水稻成熟期,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测定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并测定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在S4处理增加最显著,但S4与S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7年增幅分别为11.54%~26.92%、11.84%~40.00%、17.1%~19.9%、6.0%~35.0%、18.3%~42.3%;2018年增幅分别为7.4%~33.3%、6.25%~40.63%、4.3%~25.4%、18.0%~36.0%、22.8%~35.2%.2年秸秆还田处理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增加20.24%,增幅为11.26%~32.24%;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15.32%,增幅为10.80%~20.15%.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017年增幅为37.2%~100.6%,2018年增幅为43.0%~69.8%,2年均为S3增产效果最显著.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其中80%秸秆还田(5.6 t/hm2)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8.
冉玉菊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1):125-13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模拟预测研究对于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与方向,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重庆市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巴南区为例,将2005年、2010年、2015年TM影像解译数据作为数据源,在对巴南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巴南区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对2015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现状交叉验证,Kappa系数为0.9145,表明CA-Markov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可行;(2)2005—2015年间,巴南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总体上呈现出耕地和林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草地和水域变化不明显的变化趋势,究其原因是巴南区近年来城市扩建占用了部分耕地和林地;(3)预测结果显示,2015—2035年间巴南区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为明显,将由94.54km2增加到481.75km2,耕地和林地面积依然在持续减少.因此,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和林地,尽量改造老城区以及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缓解日益加剧的土地压力.  相似文献   
69.
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灭活菌苗为免疫原,以平均体重为86 20g人工饲养的健康南方(Silu rusmeridionalis)为实验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原(浓度为1 0×108/mL)免疫,剂量为0 2mL/尾,并分别在免疫后的第1、2、4、7、14、21、28天对实验鱼尾静脉采血,进行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液中吞噬细胞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苗(FKC)可以增加南方外周血液白细胞数量并引起不同种类白细胞组成比例的变化,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在免疫后第1、2、4、7、14、21、28天,南方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变化趋势更为明显;而且吞噬细胞活性大为提高,吞噬百分比较对照组平均升高了17 66%,吞噬指数比对照组平均升高了1 16,在免疫后第4天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均达到最高值,吞噬百分比为48 40%,吞噬指数为4 82;免疫后第21天,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使用疫苗后,鱼类非特异细胞免疫在初期(尤其是在第2~7天)明显增强,这是鱼用疫苗在免疫早期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0.
甘肃瑞香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甘肃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对菜粉蝶幼虫的生物活性,以甘肃瑞香的全株、叶、茎皮、茎木质部、根皮和根木质部为研究对象,以甲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苯和石油醚为溶剂,采用索氏法提取其活性成分,明确其最佳的杀虫活性部位和提取溶剂.结果表明:在干粉100mg/mL的质量浓度下,各溶剂瑞香全株的提取物均对菜粉蝶幼虫表现出明显的拒食、胃毒和触杀作用,其中苯的提取效果最好,其粗提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24h的拒食率为92.29%,胃毒作用的LD50为19.56μg/头,7d后触杀作用的LD50为52.56μg/头.甘肃瑞香不同部位的苯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均表现出明显的拒食、胃毒和触杀作用,其活性部位表现为甘肃瑞香叶>根皮>茎皮>茎木质部>根木质部.甘肃瑞香叶粗提物杀虫活性最高,其粗提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24h的拒食率为94.59%,胃毒作用的LD50为8.47μg/头;7d后触杀作用的LD50为50.41μg/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